金剛經文句妙義淺釋續三
金剛經文句妙義淺釋續三
王群眾
第十四則,語出〈分第十〉,為世尊所開示者:
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生清淨心。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
立志修學大乘佛法的諸菩薩摩訶薩,當定(Samatha) 至無所可住的大空三昧時,無明妄心便不起作用了,所以接下來應該發慧(Vipassana) 。而發般若智慧的方法則是,生其唯一還有的,無始無終的,永生的真如本心,問道於他們這時所面見的,空寂相的真如本心。這如生心起念發問:
空,祢是我的清淨妙法身嗎?
是的。
一聲是的回答,便開啟了發問者的般若智慧,能跟自己的真如本心,或曰法身佛畢竟空「對話」了,何其不可思議!
諸位同參道友,這也叫做,反聞聞自性。或曰,向宇宙人生的原始老爸問道。也可以說是,認祖歸宗了!
當知,自性能生萬法,自性是萬法之父。這在《法華經》裡則說,如來是眾生父。這如來,指的是法身如來。也就是,世尊開示須菩提長老的:
祢若見諸相之非相,即見非相的如來。
凡是見証過非相如來的仁者,諸相全轉成了他她的妙明真心,不再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了。而且,一切根和識, 也全滅而成了慧身,真是太不可思議了!
只是在這末法之世,深知,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這一大乘佛法的唯一行門,該如何操練者,實在不多,恐求教無門。
第十五則,語出〈分第十三〉,為世尊所開示者:
須菩提,佛說般若波羅蜜,即非般若波羅蜜。
須菩提,任何一尊佛,都能教立志修學大乘佛法的有緣學子修定(Samatha)。而且修定的方式有多種,這如念佛參禪持咒和讀經等等。
若以念佛為例 必須念到「現前見佛,自得心開」而能常隨佛學。否則,就是未到地定了。
而能自得心開,常隨佛學的現前見佛,是不必捨去業報肉身的往生。學子仍然可以在人間生活。但卻可以接受佛國淨土裡的佛法教育(Vipassana)。這主要是向自身的,三佛身之一的諸圓滿報身佛學佛。於是,也就佛人不永隔了!
若是參禪,參話頭之一直自問「我是誰?」這也是修定(Samatha)。當有一日,自問至答案浮現,則是發慧(Vipassana)。
又,持咒也是修定(Samatha),待持到咒義現前,就是發慧(Vipassana)了。
而《金剛經》的修定和發慧,其最不可思議的是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!
但這卻是修能「成辦眾生不思議事」的,《楞伽經》中的,如來禪的基本功。
兩千年來,歷代東土持《金剛經》的學人,硬是不見有一位持出這句經文的實相。
我佛慈悲告曰,「應無所住」是修定(Samatha),定入大空三昧,亦即「萬法歸空」,這驚人的一幕現前!
「而生其心」則是發慧(Vipassana),開啟定入大空三昧的學子的「般若智慧」,好修「般若度」,渡到無生老病死諸苦的彼岸!
佛說般若波羅密這件事,是應化身佛。而應化身佛,即非般若波羅蜜。
即者,即是。「非般若波羅蜜」則是「如來法身畢竟空」。所以說,証得自身本有法報應這三佛身的仁者,對他們而言, 應化身就是法身畢竟空。
佛,請問。什麼是空?現前見佛的慧心同學如是問。佛答曰,慧心是空。
佛,請問什麼是家?佛答慧心曰,萬物是家。
哦!即是當下!
一百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末學研究本文,聞自性曰:
性空相有。真空不空。
內証真樂。外建大義。
內証真樂。外建大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