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道紀錄

900604 密宗尚未「現前」花開見佛?

密宗尚未「現前」花開見佛?

王群眾

九十年六月四日上午十點四十分,《法界新聞》主播,轉述螢幕上一位仁波切的開示說,佛已入滅,學佛者無法直接聽佛說法了!

上師與佛無二無別,乃佛之代表,此所以密宗四皈依,首要皈依上師。

然擇上師有三要:

一、以神通擇之。

二、以智慧擇之。

三、不以名牌擇之。

總而言之,學佛旨在「離苦得樂」。因此,必須確證彼所說法能達此目的,方可皈依。

筆者於主播言下有感:

無奈!眾生既無擇師神通,亦無擇法智慧(般若智),有的僅是「以名取師」!

十一點四十五分,接子瑄下課,煮中華妹供養的水餃餵她。她說:

佛說有詩要寫耶!

兩人合作寫下佛送的詩之後,見其中有:

教之道。貴於專。

教吾子。名俱揚。

幼不學。老為何?

人不學。不知義。

佛引《三字經》句以教我?

教之道貴於專,所謂一門深入。

如來乃眾生父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~法華經~

父曰:

汝等菩薩,吾子,助彼學而有長名揚萬國。

幼不學老為何?切莫等閒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!

人不學,則不知義,荷擔如來家業者,豈能無責?

准此,特引一小段《楞嚴經》句,願與見聞者共勉:

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「現前」當來,必定見佛。

既已「現前」花開見佛,佛愛說法,必會主動嘮叨不已,如今日叫小子瑄念《三字經》十六句,要筆者抄而思之那樣。所謂:

聞思修入三摩地!

這樣可以根本解決「擇師」的難題嗎?

若不能現前花開見佛,仍可以「四依智」擇之:

一、依法不依人。

二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。

三、依義不依語。

四、依智不依識。

整理潤色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
是,老師。佛說:

深入經藏。般若解義。

法源是一。見性妙得。

顯密無別。圓頓上乘。

我佛在心。萬覺明師。

 

一百年四月十四日,新般若淨慧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般若智見。佛師在心。

心外之求。求人非法。

依識脫苦。難能出離。

以心為師。所見皆同。

 

一百年四月十四日,新般若法修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何來佛。佛在此。

眾生迷。尋不見。

汝比心。闊其海。

見真章。一佛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