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道紀錄

820418 禪與如何鑑定參禪悟道之成就

禪與如何鑑定參禪悟道之成就

王群眾

前言

在四卷楞伽裡【1】,有一種禪,叫做如來禪。

云何如來禪?

謂入如來地,得自覺聖智(實)相三種樂住,成辦眾生不思議事,是名如來禪。

四卷楞伽,是出生印度的釋迦牟尼佛所說。佛後的人類,若能解得如來禪的真實義,也就可以據以起修了。

在太虛大師著,中國佛學特質在禪一書中,是如此說的:

纂究語錄【2】之總要,無過於三關句。此三關句,古德所垂示的殆非一種。……。但是真明白的要算是雍正所說,雍正在御選語錄序裡說:

「學人初登解脫之門,乍釋業繫之苦,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銷殞(即看不見了),不為後上古錐舌頭之所瞞!……澈底清淨,不掛一絲,名前後際斷者」;這是破本參的頭一關。

再進一步,即為「破本參後,乃知山者山,河者河,大地者大地,十方虛空者,……地水火風者,……乃至無明者,……煩惱者,……色聲香味觸法者,……盡是本分,皆是菩提」。這是破本參後即見「無一物非法身,無一物非自己」。至此即是破重關的「大死大活」者。

第三是,「透重關後,家舍即在途中,途中不離家舍。明頭也合,暗頭也合,寂即是照,照即是寂。行斯住斯,體斯用斯,空斯有斯,古斯今斯。無生故長生,無滅故不滅。……踏末後牢關」。

大師是我國近代有修有証【3】的佛法學者,他所肯定的宗門【4】三關內涵,可作為後世的禪者修証佛法與自我鑑定參禪悟道成就的指標和依據。

凡不以雍正三關內涵為滿足的學子,可於破三關後【5】,續証海印三昧【6】,成為現代的佛陀,則眾生幸甚!

禪的火花

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【7】云:

~本經未入大藏經~

大梵王主靈山,以金色優鉢羅花獻佛,捨身為床座,而請說最上禪法。世尊登座,拈花示眾。人天百萬,皆不知佛旨所在;唯摩訶迦葉破顏微笑。世尊云:

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付囑摩訶迦葉。

九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,新般若慧心研究本品至此,聞摩訶迦葉尊者如是開示:

今皆全世示。

摩訶迦葉契入心。法義一花一笑之。

入境相繫法入性。釋心明示進佳境。

拈花事蹟之諍論【8】

唐德宗時,釋慧炬與梵僧勝持,編禪門寶林傳,創舉拈花示眾一事。天台宗人不服,且據散漫無紀的付法因緣傳,以為禪宗正脈至師子尊者而止,達摩一派實無根據,台宗應為正統云云。

宋嘉熙間,台宗吳鎧庵居士痛斥拈花事之誣罔,草釋門正統一書 ,未竣而歿。沙門宗鑑續成之,凡八卷。當時諸大德皆未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,無從辯論,今得王荊公証明,可為寶林傳吐氣也。

如來禪第廿八代傳人菩提達摩之西來意

景德傳灯錄記述達摩大師答梁武帝問如下:

帝問曰。朕即位已來,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。有何功德。

師曰。並無功德。

帝曰。何以無功德?

師曰。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,如影隨形,雖有非實。

帝曰。如何是真功德?

答曰。淨智妙圓,體自空寂。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

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。

師曰。廓然無聖【9】

帝曰。對朕者誰?

師曰。不識(?)

佛住世時,常自稱如來。又,佛曾在金剛經中告訴長老須菩提:

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

遵佛所示,知佛的血肉身相,雖是虛妄的,但仍是如來。教下【10】稱為應化身如來。而宗門則稱之謂法身。所謂:

青青翠竹盡是法身,鬱鬱黃花無非般若!

若就佛在金剛經中所示而言,宇宙的諸相盡是應化身如來,非相的如來,才是法身如來。

但由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昭示:

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

所以說,應化身如來「即是」法身如來,法身如來「即是」應化身如來。兩者無二無別。

如今梁武帝問達摩:

對朕者誰?

此問不打自招,昭示了學佛多年的梁武帝,仍「不識」何謂如來?

所謂不識,乃是,皇上不識我是如來、皇上是如來、一切的一切無不是如來。總而言之,皇上尚不識「如來」的真實義!

敦煌出土,鈴木真太郎輯,荷澤神會禪師語錄記述:

〔五0〕第一代後魏嵩山少林寺,有婆羅門僧,字菩提達摩,是南天竺國王之第三子。少小出家,悟最上乘。於諸三昧【11】,証如來禪。……。

達摩大師,乃依金剛般若經。說如來知見,授與慧可。慧可授語巳,為法契。便傳袈裟,以為法信。如佛授娑竭龍女記。

大師云,金剛經一卷,直了成佛。汝等後人,依般若觀門修學,不為一法,便是涅槃,不動身心,成無上道【12】

這段語錄,說明了兩個要點:

一、達摩所証是最上乘如來禪。這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的最上禪法,一致。

二、達摩授與東土禪宗二祖慧可的,乃是金剛般若經【13】中所說的如來知見。非四卷楞伽中的如來禪。

如來禪的入如來地及得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。

如是我聞,一時,婆伽婆,入於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。一切如來光嚴住持,是諸眾生清淨覺地!

這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証得。也就是得自覺聖智(實)相三種樂住之一,即清淨妙法身的發現。

身心寂滅,平等本際,圓滿十方!

這是得自覺聖智(實)相三種樂住之二,即應化身的証得。

不二隨順,於不二境,現諸淨土!

這是得自覺聖智(實)相第三種樂住,即圓滿報身的証得。

~詳請見圓覺經第一頁~

祖師禪三關內涵與如來禪三種樂住之比較

祖師禪,是指東土禪宗二祖慧可以降歷代祖師所修習的禪法。東土的仰山禪師曾向智閑禪師提起這個名詞。仰山在告知智閑已証得如來禪的同時,對智閑說,至於祖師禪嘛,他則還沒夢見呢【14】

這一則禪事的記述,似有誤導後世禪者之嫌,認為祖師禪的境界,遠在如來禪之上。只要証悟祖師禪,即可超佛越祖了。

佛,是修証佛的法身所能達到的極致境界。這一境界本來沒有名字,強名曰佛,是為了方便介紹。因此,佛的境界無可超越,更不該有超越的知見。則否,就會有佛上更有佛的問題了。

佛後的學子,即使也証得海印三昧,能說出上中下三部華嚴經。其知見也只不過是等同於佛。

更何況近兩千年來,未見有一人,誦出上中二部華嚴經的全部經文,更別談証得其它的經典了。

由此可証諸祖師的智慧,皆不及佛陀。此其一。

其次,証得如來禪的學子,是由於「法、報、應」這三身佛為他她授記的。無須尋訪人間的善知識印証【15】

這是學子在入於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時,即可成辦的事,所謂成辦眾生不思議事。

謹歸納雍正的宗門三關內涵如下,俾與如來禪的三種樂住比較,觀察異同:

一、山河大地、十方虛空、一切的一切,全部隱去消失在禪者的眼前-不見了!

一絲不掛、澈底清淨。這叫做破本參。所謂:

虛空粉碎,大地沉淪!

這是如來禪的入如來地,証得入於諸眾生的清淨覺地樂住。

法相宗稱此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。

二、無一物非法身,「無一物非自己」。宇宙的萬生萬物全是菩提正智。這叫做破重關,大死大活一番。

所謂大死大活,即萬生的死是閣下的死。萬生的活,是閣下的活。這是由於閣下發現宇宙的一切全是您的身體的緣故。

所謂宇宙的萬生萬物全是菩提正智,這是金剛經中的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。

非相的如來名法身,諸相的如來名應化身。法身即是應化身,應化身即是法身。兩者的相狀雖然不同,本質無別,所以說無一物非法身。菩提,是覺証佛道的正智,是法身的用。所以也可以說宇宙的萬生萬物是法身的功用菩提正智。

在如來禪的三種樂住中,有:

「身心寂滅,平等本際,圓滿十方」一樂住。

身心寂滅,是空寂現前,萬法統一。這時學子發現,萬生萬物同為一體的宇宙人生奧秘。所以說,宇宙萬生萬物彼此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。

所謂生即是死、死即是生,你即是我、我即是你,煩惱即是菩提、菩提即是煩惱,生死即是涅槃、涅槃即是生死,……。

於是,圓滿十方!

如來禪的這一樂住,把祖師禪的末後一關也包含了。

不二隨順,於不二境,現諸淨土。是如來禪的三大內涵之一。

修念佛禪的祖師廬山慧遠,在臨終時曾說出「我在定中三見淨土與聖眾」的証量。

這是念佛三昧!

學子既已念見聖眾,為何不學圓覺經法華經等之中的佛教四眾【16】,向佛菩薩請教佛法,利人利己呢?

如來禪的這一自覺聖智相,旨在度脫離聖遙遠、明師難遇、猜測經義等等的學佛之苦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這是免費的學法服務。所謂自家的珍寶!

如來禪學子,若不運用這一珍寶。其所証與宗門的三關內涵無別,即不能進入華嚴經的常隨佛學學佛領域了。

凡是無意於在末法時入三眛常隨佛學【17】的佛教四眾,雍正所說,太虛師印可的三關內涵,似可作為學佛的近程目標,待証得之後,再論其它。

如來禪學子如何修常隨佛學大法

佛雖有三身,且三身一體,卻有三種不同的相狀。因此,好修無相法門的學子,可向無相的法身佛請教法要,以入佛知見。

禪宗,是破相力求徹底的學派,似可考慮向無相法身佛學佛。無相佛,即自性佛。向自性佛學佛若仍有爭議,則無道可論,所謂自性自度!

古代名禪師傅翕,曾証得觀之無形,呼之有聲的真理,他是這一行門的人証之一【18】,詳請見大士的論道大作心王銘

其次是向他受用報身佛請教法要,以入佛知見。

凡証得念佛三昧現前見佛的淨土宗學子,可考慮續修此行門。先享受淨土中的學佛之樂!

三、直接向是應化身佛的宇宙萬生萬物請教法要。此行門不可思議。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,是這一行門的人証之一【19】

一乘佛法一詞,出法華經,即唯一能修成佛的佛法。

這是指妙智慧到彼岸,也就是達摩大師答梁武帝的「淨智妙圓,體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」。捐錢做義工等,是求不來的,要修習三昧禪定啟發之。學子若以為修世間的愛心善行,或道德勇氣等,就是般若波羅蜜多,那就錯兇了,錯解如來真實義。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是修妙智慧到彼岸的最扼要說明,而照見五蘊皆空,則是宗門的破本參。

參話頭【20】,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方法之一。

念佛聖號【21】,或持咒【22】等,亦復如是,這些都是簡單易行的見道入門的法子。

參、念、持到達空寂現前,名入門。其餘的,則請參考本研究所述諸點。若能全部証得【23】,也就能如同法華、華嚴等經中所記述的那樣,佛教四眾,是可以和古佛菩薩共聚談禪論道的!

這樣不但可以証明佛經佛典上所記所述是真實不假的,更可以由於驗証屬實的緣故,而令佛法的殊勝妙處,大白於天下,使妙法常存不絕!

 

結語

八十二年四月十八號星期天下午約六點,筆者在板橋介壽公園遇王鵬翔,他要求和筆者賽棋。

王鵬翔蓬頭垢面,近數日曾見他在園內觀老人翻棋賽。你怎麼沒上班,在公園看棋呢?

失業了。

家裡有些什麼人?

媽媽和一個妹妹、一個弟弟。

沒爸爸嗎?

離了。

住在哪裡?

彰化!

那你呢?

山洞裡!

~指介壽公園假山下的山洞裡~

吃什麼呢?

有一個女人,有時會在半夜送一百元來給我!

她幾歲?

廿多歲。

她不送錢來的時候怎麼辦?

就喝水!

光喝水是活不了多久的。

她告訴我,我是餓不死的【24】

這時,一位童子走過來。

快七點了,你怎麼在這裡?我問他。

爸爸也在!

王鵬翔,等一下我請你吃飯。吃過飯後,教你玩一種奇妙的遊戲。這位小朋友也會玩這種遊戲!

我七歲就會玩了!

不好意思被你請。

老師,讓我來和他玩一盤。

好呀!

可是你不能講哦!

那我走開好了。

不多久,小朋友的父親就把小朋友招走了。

王鵬翔,把棋子收起來,我們去吃飯!

走出八德素食園,我指著對街的福德宮,我們到小廟去談好了!

信手從善書架上取了一本書交給王鵬翔。你看著人乘佛教的「人」字,對它念你是我、我是你(台語),念到字看不見了,就告訴我。

字不見了!

再念。

書和我的手指都不見了!

再念。

我也不見了!

你看得見我嗎?

這時,我就用大力捏他的手臂,令他因疼痛而出定。結果他連頭也沒動一下,只說:

看不見,只聽到你的說話!

抬起頭來看看小廟的樣子。

小廟不見了!

老師,我在哪裡呀【25】

你問不見了,祢是王鵬翔嗎【26】

他說是的。

再問,祢是涅槃【27】嗎?

他也說是的。

再問,祢是不生也不死的嗎?

他說是的。

再問,那位借錢給你要你高利的朋友是好人還是壞人?什麼?他是壞人,別有用心!

老師,從空裡來了一個女的!

就是送錢給你的那位嗎?

我問一下,是她!

請問尊姓大名?

媽祖【28】

老師,媽祖說九點半你一定會回去,要我把握時間!

只有三十五分鐘了,那我們以後再研究佛法好了。

媽祖說不行,因為明天早上四到五點鐘我就要離開板橋了!

三十多分鐘實在不夠。

媽祖說你有辦法,可以把我教會的!

好吧,那就試試看!

首先,你問「地」是不是你的身體?

它說是耶!好奇妙!

再問「天」!

也說是!

三問「萬物」是不是王鵬翔的身體?

一部分是,一部分不是!

要就全部是,要就全部不是!

你是我,我是你。你要和它們辯論這個道理!

他們說,全部是的話【29】,我就該出家了!

果然高明,他們所說的出家,是指「入世度眾」!

好了,我講完了。

媽祖說你還留了一招!

有嗎?

有個不會長鬍子的身體!

哦,我忘了,我們馬上要分手了。

你問一下,「天、地、萬物」也全是王伯伯嗎?

先問你穿的衣服。

是耶!

再問你的手。

是耶!

牆壁裡面有我嗎?

有,現出來了【30】

你問,你就是王伯伯嗎?

他說沒錯!

你問,王伯伯你可以和王鵬翔研究佛法嗎?

他說當然可以了!

好了,「你我原同體」的絕招也傳給你了。我該走了。

媽祖說你還保留了一點點!

我可沒保留,請媽祖開示!

你該告訴我如何得道【31】

哦,原來是這個。好,我重新講一遍,你要記住:

第一步,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以便照見五蘊皆空。好見空佛!

第二步,是發現「你、我原同體」的宇宙人生奧秘,並運用之。

第三步,是發現你是不生不死的,了生脫死!

第四步,是多多和王伯伯那個不會長鬍子的身體研究佛法。在解大便的時候也可以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!

第五步,精進不懈,廣度眾生,直到成佛。

謝謝你幫助我的弟子,會報答你的!

不用謝、不用謝,王鵬翔你要好自為之!

我會記住的!

 

後記:

同月廿一號傍晚,遇另一位失業人鄭天來。便和他研究王鵬翔事件,以入佛知見。

天來,王鵬翔說他住在山洞裡時候,常有一個女士在半夜送錢幫他。這在佛法中叫做供養。那位女士自稱媽祖,你來求証她的身份。

她是何仙姑。

何仙姑是道教,成就分身術,能同時在不同的地方現身,這是道教的特色。她為什麼要安排她的弟子來和我研討佛法呢?

想多了解一點佛法的特色。

她已經知道了佛法的「報身」奧秘和分身術的不同之處。

她也知道了成就「佛果」的必要條件。道教比較注重個己的修持,佛法則特重「自他」的互利。

仙姑曾三次表示會報答我,站在你我原同體角度來看,何仙姑的這一次安排,就是報答我了,她讓我有了一次「自度」的機會。

在佛菩薩的眼裡,「大身」的成就,才是真成就!

 

​​​​​​​註:

【1】四卷楞伽,即公元四四三年間劉宋時代,求那跋陀羅所譯的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,計四卷。

【2】語錄,即東土歷代禪師的話語記錄。附錄葛藤集      作者融熙法師所錄之雍正三關說,以供參考:

朕深明此事,不惜話墮,逐一指明、夫學人初登解脫之門,乍釋業繫之苦。覺山河大地,十方虛空,並皆消殞。不為從上古錐舌頭所瞞。識得現在七尺之軀,不過地水火風,自然清淨不掛一絲。是則名為初步破參,前後際斷者。破本參後,乃知山者山,河者河,大地者大地,十方虛空者十方虛空,地水火風者地水火風,乃至無明者無明,煩惱者煩惱,色聲香味觸法者色聲香味觸法,盡是平等,皆是菩提,無一物非我身,無一物非我己,境智圓融,色空無礙。獲大自在,常住不動,是則名為透重關,名為大死大活者。透重關後,家舍即在途中,途中不離家舍,明頭也合,暗頭也合,寂即是照,照即是寂,行斯住斯,體斯用斯,空斯有斯,古斯今斯,無生故長生,無滅故不滅,如斯惺惺行履,無明執著,自然消落,方能踏末後一關。

【3】有修有証,是指有証量的學佛人。即親自証實過佛的某些知見。而非只有聞慧和思慧而已。聞、思之慧,非佛菩薩的實智。般若妙智無証不顯,非修不圓。此所以要參禪悟道的理由,捨証量欲求成佛,無有是處。

【4】宗門即禪宗門牆之內。

【5】破三關後,即親自証實了雍正所說的三關境界之後。

【6】海印三昧,即佛所証得的最甚深的三昧。凡証得海印三昧者,能於三昧正受中,見上中下三部《華嚴經》中所記述的宇宙人生真相。目前人世間僅有龍樹菩薩以「神通力」入龍宮(即龍眾生世界)記取的最淺顯的下本《華嚴經》。中譯的「八十華嚴」,不及其中的一半。由此可知,上中二部《華嚴經》中所記之甚深微妙了。

【7】【8】皆取材釋達庵著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廣義。文中的優鉢羅花是蓮花之一種。師子尊者則是印度禪宗第廿四祖。王荊公,即王安石。王安石親見「彼」經於翰苑,其中多談帝王事佛之法,故不流通民間。

另,若吳鎧庵居士能在提筆寫釋門正統一書之前,先用現量法求証拈花事之真偽,並央請他她人以神通量法複証之。也就不會造文字業了,反有福德。

這正如竺道生禪師,在中文佛經尚未出爐之前。就已經証得一闡提也能成佛的真理了。

【9】廓然無聖,在終極的尺度下,宇宙間是「無聖」可言的。聖和凡,是相對的比較名詞。如果沒有了凡夫,也就無須聖人這個名詞了。

如來一詞的真實義,是一切。個體問題的得到解決,只是一切之中的小眾。大眾的問題都圓滿地解決了,才是如來的成就。

如來禪証悟者,洪文祥,一直不解宗門「廓然無聖」公案。一日他說,如來佛不是已經成聖了嗎?

為什麼達摩還說廓然無聖呢?

筆者僅介紹同體觀。又一日,他在機車上奔馳時,忽然有了答案:

原來諸佛都還在等大身的圓滿呢!

筆者說,「等」之一字不是袖手旁觀,而是:

念念善語永不止,眾生不盡誓不休!

【10】教下,即遵佛教教典所示,信受奉行的宗派。

【11】於諸三昧,是指除海印三昧之外的各種三昧皆能証入。

【12】不動身心,成無上道,是指不必往生諸佛淨土學佛,學子當生便可証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等。

【13】即《金剛經》。

【14】智閑禪師請潙山禪師為說如何是汝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。潙山說:吾說得是吾之見解,於汝眼目又何益乎?

一日,智閑過南陽慧忠國師的道場香巖寺,見已荒廢,乃獨居參究。因鋤莈草時,擲瓦片擊竹作聲,廓然省悟,寄潙山一偈,潙山見了,告仰山說:智閑徹悟了。仰山說:尚待試過。

後來仰山見了智閑,便問道:師弟近日見處如何?

去年貧,未是貧,今年貧,始是貧,去年貧無立錐之地,今年錐也無。

仰山乃謂:師弟雖會如來禪。祖師禪尚未夢見在!

智閑又說一偈:

我有一機,瞬目似伊,若還不識,問取沙彌。

仰山聽了這一偈,方首肯道:且喜師弟會得祖師禪。

如來禪和祖師禪的出處,就在這裡。仰山初許智閑會得如來禪,而不許其會得祖師禪。便是以為祖師禪猶有超過如來禪處。所以這一期叫做「超佛祖師禪」。

如來禪與祖師禪相差之點,究在何處?大家可以參究一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~以上文字錄自中國佛學特質在禪~

【15】印証,即勘驗學子所遇所見是否如同佛陀。佛為學子授成佛記。佛後的東土歷代祖師只印証學子不授成佛記。這是與佛不同之處。原委何在?亦頗值得參究!?

又,《法華經》中記述,多寶如來曾對釋迦牟尼佛說話:

善哉善哉,釋迦牟尼佛,快說是《法華經》。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,等等。

仰山禪師為何不問問釋迦牟尼佛或多寶如來等任何一佛:智閑師弟徹悟了沒?

這樣不是很省事嗎?!何必尚待試過呢?!

在禪宗史上,為禪者所周知的印証事蹟,是浙江省永嘉的玄覺禪師,赴廣東省的曹溪請六祖印証了。

倘若永嘉大師亦如東土初祖達摩,於諸三昧,証如來禪。在於不二境,現諸淨土時,請諸佛淨土中的任何一佛為他授記。如此一來,也就度脫了辭別姐姐,長途跋涉,在六祖的道場過一宿之苦了!

這樣才是所謂的超越時空,聖、凡一體呀!

【16】即出家男女眾,和在家男女眾。

【17】常隨佛學法門,出自《華嚴經》〈普賢菩薩行願品第〉八願。

【18】筆者則發現:觀之無形,問之有答!

【19】筆者則發現:無一物非佛師,無一物非我身!

【20】這如一直在心中問:我是誰?

【21】這如一直念阿彌陀佛四音或南無阿彌陀佛六音。

【22】這如一直念嗡嘛呢叭咪吽等。

【23】即証實筆者的研究結論是正確的,並沒有騙人。

倘若讀者之中,有人其本身一時無法証實。可央請他她人來証實。央請的人數多了,必有人証得的。尤其是童男童女,他她的假日多。而且這個遊戲勝過世上的其它一切遊戲。如果「得定」,並持續之。學校的功課會自然地好起來,這對在校學子而言,是無可爭議的重要,不是嗎?

所謂定、靜、安、慮、得。

~詳大學一文~

童男童女一詞,出自《楞嚴經》第六卷,即:

我滅度後,敕諸菩薩及阿羅漢,應身生彼末法之中,作種種形,度諸輪轉。

或作沙門、白衣居士,人王宰官、「童男童女」,如是乃至淫女寡婦、姦偷屠販,與其同事,稱佛乘,令其身心入三摩地。

【24】我是餓不死的,這話有學問。除了已了脫分段和變易生死的人,沒人可說這話。

分段生死是指血肉之身的生死。變易生死,則是指大乘聖者因証悟而成就的「意生身」,尚未達到「圓滿」程度的生死變化。

凡了脫這兩種生死的人,就是因地佛了。可是,王鵬翔還不是,因為他最後還要求「得道」之法。無法於當下即証「海印三昧」。

另,修佛到了這種程度,叫做應供。即應該接受人、天的供養。小乘佛法的極果阿羅漢,也叫做應供。

【25】在法身空狀態下,沒有所謂的這裡那裡。是無所不在亦無所在的。勉強可說:到處都是你!

此疆彼土,是人世間的事兒,出世間是無可分的!

【26】【27】依般若觀門修學,不為一法,便是涅槃。王鵬翔坐在福德宮的椅子上,筆者則坐在他的左側,依《般若波羅蜜多心》經所示,促他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」,俾試破他的「隔陰之迷」。以探「五蘊皆空」的奧秘。

這種實驗雖業經我等作過上萬人次,總是令人莫測高深。無法盡見真相。真所謂「如來藏」甚深、甚深!

今日緣熟,得遇王鵬翔,就由他來一試吧,或有所突破。

【28】媽祖,是民間信仰的神祇之一。

【29】宇宙的萬生萬物全部是王鵬翔的身體的話,就是証得「如來身」。所謂山河大地,皆我妙明真心。凡是証得「如來身」的人,就該「入世」作自救的工作了。此乃「同體大悲」之所由興,「無緣大慈」之所由發。

最高妙的如來境界,是《華嚴經》世主妙嚴品上的:

無盡平等妙法界,皆悉充滿如來身!

這都是大乘佛法的悲智。也是破重關的必然結果。

【30】破重關的特色在「身體只有一個」。所以才說大死大活。你、我原同體,配上「神通大光明藏」的運用,可以突破時空的阻隔,度脫一切學佛之苦。

何仙姑是以王鵬翔之母病危,見最後一面為由。製造我倆即將分手的局面。看看筆者如何解決今後我倆研討佛法的難題。

站在佛法的立場,可運用「鏡珠互映」的原理解決此一難題。並不定要成就「圓滿報身」之後,才能用「他受用報身佛」說法的方式度眾。

所以說筆者的絕招並不神秘,這全要看「對方」能不能看出鏡珠之中的影像。如果他她能辦到,那是他她的本領,與筆者的肉身無關。這一切全是般若的妙用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【31】這是指「得」佛「道」之果。即所謂的佛果。「宗、說」二通之後,入世普度芸芸眾生,俾成就「法華四法」之四的「發救一切眾生之心」。則佛果自成!

   

九十九年十月二十一日,新般若法修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引經據典有考察。層層關卡層層覺。

實證佛語不思議。現代佛說眾生福。

解經不以心捻花。難得真實妙其意。

功德盡在佛是你。常隨佛學如來禪。

學以致用以利他。修行成道在此處。

   

新般若慧心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
禪心入性唯本性。心心入契唯本心。

禪心悟道入三身。一一探究真實義。

實進入見光明藏。如是求証諸菩薩。

功成身究為精進。法身入性唯大身。

一一法傳諸佛義。信解行証第一義。

 

九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,新般若淨慧研究本品至最後聞父神開示曰:

山河大地無不妙有。宇宙萬物無不般若。

一心起念大智全開。無一不是一一皆是。